其次,我希望我读的是大学,而不是高四,高五。
进入大学后,我常常看着一些仍在复读的同学,或者回忆着高考后寻死觅活非得复读的自己,口中泛起苦涩。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高中,那就是“狭隘”。
诚然,正如雷雨老师所说:“高考是人生中仅有的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情的体验。”但是仅仅看着大学考试周(月)我的学习效率,大学期间做过的这么多个第一次的尝试,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两眼发光的自己,一年多来读过的这么多书,学到的全球范围的顶级资源......我才明白升维和降维打击的意义。
高中的环境与认知,决定了我只能在高中的维度上进行不断增大时间投入规模,同时面对着边际效益递减和竞争越发焦灼的恶性循环。
而这一切的祸根,就在于狭隘的认知思维和狭隘的评价体系。正因为“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思维主宰了我们自己,主宰了我们的环境(老师、同学、家长逼着你朝着应试思维均值回归),我们一日为高中生,一直为高中生。大学生的视野、少年班的钻研、初中生的开放好奇,都被高中生的身份否定。
因此,我的大学,一定不能成为高中的延续,绩点、保研与考研,绝不能成为唯分数论的变种,哪怕大环境在被小镇做题家们朝着应试思维的方向推动,我的认知也必须超越应试本身。
时子延说:“充实地读过我的大学生涯,以我不会后悔的方式使用我的大学四年的时间,自然而然地成为顶级人才,以配得上的能力水到渠成地保研/考研上岸。”
因此,我不会用一整年来考研/考公/卷绩点。我只会在保证我充分地认知世界与社会,习得智慧,成熟成人的基础上,做我该做的事情,然后顺其自然。
“年轻人,你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余世存《时间之书》
当别人在读高四高五的时候,不要害怕,他们不仅赢不了这场battle,还会输掉整个war。
最后更新于